貓行為獸醫師林子軒

貓行為獸醫師林子軒 由貓咪行為獸醫師來跟大家分享貓小孩行為知識!

工作聯絡請洽:[email protected]

門診預約:
杜瑪動物醫院:02-28977779

圖片中老闆發瘋狂啃自己的紙箱冰淇淋車車,這類行為在人不常見,但貓很常見,尤其瓦楞紙類的,主要原因有:*標記地盤(透過氣味與牙痕)*咀嚼紓壓(尤其在無聊、焦躁時)*模擬獵捕行為或單純好玩*少數情況與牙齒不適或異食癖(PICA)有關總而言之貓咪...
01/08/2025

圖片中老闆發瘋狂啃自己的紙箱冰淇淋車車,這類行為在人不常見,但貓很常見,尤其瓦楞紙類的,主要原因有:

*標記地盤(透過氣味與牙痕)
*咀嚼紓壓(尤其在無聊、焦躁時)
*模擬獵捕行為或單純好玩
*少數情況與牙齒不適或異食癖(PICA)有關

總而言之貓咪如果經常咬非食物類物品到破壞、吞食的程度,建議還是要先排除牙齒問題、營養缺乏,其次才是無聊跟焦慮源(Google評論一顆星不算)。

不是什麼都優先牽涉上情緒問題,若不確定的,也歡迎來我們貓行為門診聊聊,我要去被冰淇淋車老闆虐了,拜~

邏輯正確👍
30/07/2025

邏輯正確👍

除了因為頭髮被貓半夜巴頭,衣服或棉被皺摺也是不少人半夜被貓突擊的原因之一。
29/07/2025

除了因為頭髮被貓半夜巴頭,衣服或棉被皺摺也是不少人半夜被貓突擊的原因之一。

明天就禮拜一了,共勉之。
27/07/2025

明天就禮拜一了,共勉之。

貓咪身上的斑紋大多是不對稱的。這是因為貓的毛色與斑紋是由多組基因調控,尤其像虎斑這類花紋,是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由色素細胞移動與分布所形成。這個過程會受到隨機因子與微小環境差異的影響,使得雙側不完全對稱是非常常見的。例如玳瑁貓與三花貓的斑塊分布...
26/07/2025

貓咪身上的斑紋大多是不對稱的。

這是因為貓的毛色與斑紋是由多組基因調控,尤其像虎斑這類花紋,是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由色素細胞移動與分布所形成。

這個過程會受到隨機因子與微小環境差異的影響,使得雙側不完全對稱是非常常見的。

例如玳瑁貓與三花貓的斑塊分布就是典型的高度不對稱,因為涉及X染色體去活化(X-inactivation)。我們圖片中這位頂著失敗阿志頭的阿貓也是這樣的情況,跟設計師的手藝無關。

你看看,我體內的貓貓已經長得這麼大了。☺️
25/07/2025

你看看,我體內的貓貓已經長得這麼大了。☺️

阿松的睡姿拍到是拍到了,但怎麼散發出一種肉眼可見的壓迫感來?
24/07/2025

阿松的睡姿拍到是拍到了,但怎麼散發出一種肉眼可見的壓迫感來?

要請大家發揮想像力:「阿松正用很可愛的睡姿躺在沙發上。」
23/07/2025

要請大家發揮想像力:
「阿松正用很可愛的睡姿躺在沙發上。」

動物如狗跟貓,會想養寵物嗎?我們總以為養寵物是人類獨有的文化現象,但或許你有在網路上看過一隻黃金獵犬細心照顧小兔子,或是母貓主動舔舐、保護不屬於自己的小鳥,這些畫面讓人不禁懷疑到,難道動物也懂得養寵物的感覺嗎?這類跨物種照顧行為,從來不是只...
22/07/2025

動物如狗跟貓,會想養寵物嗎?

我們總以為養寵物是人類獨有的文化現象,但或許你有在網路上看過一隻黃金獵犬細心照顧小兔子,或是母貓主動舔舐、保護不屬於自己的小鳥,這些畫面讓人不禁懷疑到,難道動物也懂得養寵物的感覺嗎?

這類跨物種照顧行為,從來不是只有人類會做。儘管目前只有人類會建立完整的寵物飼養制度(為寵物命名、餵養、醫療照護與死亡儀式等),但越來越多行為學觀察顯示,某些動物也可能對「非同種個體」展現出接近飼養的照顧行為,甚至形成穩定關係。

如果你沒看過,IG跟Youtube上就有一堆,例如可以看到貓或狗主動照顧非同種小動物的例子。例如,黃金獵犬把幼貓含在嘴裡輕輕搬動、舔毛、陪睡,彷彿牠是自己的孩子;或是母貓對非自己產下的小兔、小鴨展現出舔舐、照護等行為。這些現象在科學上被稱為「跨種育幼」(cross-species adoption)。

犬隻尤其因為經過萬年的馴化,對人類與其他動物展現出高度的社會性與依附行為。根據 Serpell(2003)的說法,狗的社交行為不僅建立在人類身上,也可延伸到其他動物個體,甚至表現出如”養育“、”分享“等類人情感。狗對人類指令的理解能力極強,也對家庭氣氛具有敏銳感知,這些特性可能促進了牠們對其他小型動物的照顧傾向(Miklósi & Topál, 2013)。

我們大貓皇的案例則更複雜。作為半獨居的物種,貓天性雖然可以接受跟不同物種群居再一起,但並不以群體為主,在熟悉且穩定的環境下,貓咪仍可能表現出類似母性行為。這些反應很可能與荷爾蒙、生育經驗或是行為模仿有關。Bradshaw(2013)指出,貓對於同居動物的包容與親近,來自於早期社會化經驗的正面學習,而非單純的本能行為。

所以回到我們的正題,這代表狗、貓真的有養寵物的概念嗎?

直接說結論,從行為學角度來看,狗與貓並不具備等同我們人類飼養寵物的抽象概念。人類會賦予寵物名字、角色、象徵意義,甚至擬人化並將其納入我們的家庭結構中,這已經是一種文化建構的行為。而動物照顧其他物種,則多數跟母性激素反應、社會行為泛化(social generalization)或是習得性社會經驗有關。

行為學家 Kahlenberg & Wrangham(2010)在研究黑猩猩時,觀察到類似養寵物的現象,但也指出這些行為,常因黑猩猩無法提供適當照顧而最終中止。儘管如此,這顯示了動物確實可能會基於社交需求、好奇心或保護本能而對非同類動物產生照顧傾向。

總結來說,我每年都會替阿橘跟阿松象徵性地過生日,也許正是在回應這份早已存在的跨物種連結。貓與狗雖然不會真正的養寵物,但牠們的照顧行為與依附反應,顯示了動物之間的情感與社會性從不低於我們的想像。我們不只是牠們的飼主,也可能是牠們生命中真正選擇的家人。

文末:Coldpaly那對不算養寵物,我只是覺得構圖很適合這篇...,等等,他們某些層面上來看或許算(?

參考文獻:
1. Serpell, J. A. (2003). Anthrozoology: Human-animal interactions in domesticated species. In: The Domestic Dog: Its Evolution, Behaviour and Interactions with Peopl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Miklósi, Á., & Topál, J. (2013). What does it take to become ‘best friends’? Evolutionary changes in canine social competence.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17(6), 287–294.

3. Bradshaw, J. W. S. (2013). Cat Sense: How the New Feline Science Can Make You a Better Friend to Your Pet. Basic Books.

4. Kahlenberg, S. M., & Wrangham, R. W. (2010). “Pet”-keeping in Pan: Evidence from chimpanzees and bonobos. Current Biology, 20(19), R825-R826.

5. Live Science (2023). Do any animals keep pets like humans do?

Address

北投區大業路541號1樓
Taipei
112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貓行為獸醫師林子軒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貓行為獸醫師林子軒:

Share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