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托邦動物訓練 Utopia Animal Training

烏托邦動物訓練 Utopia Animal Training 聊到動物就停不下來的動物訓練團隊,在熱情的南台灣服務
從『動物訓練』切入關心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

[quote]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昨天發出新聞稿表示反對,呼籲採取禁養措施。他們提出人類飼養狐獴有三大問題:👉動物福利受損:如狐獴有挖洞的自然行為,即使是人工飼養,也不會改變。若人工環境限制了洞穴規模與結構,導致牠們行為...
03/09/2025

[quote]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昨天發出新聞稿表示反對,呼籲採取禁養措施。他們提出人類飼養狐獴有三大問題:

👉動物福利受損:如狐獴有挖洞的自然行為,即使是人工飼養,也不會改變。若人工環境限制了洞穴規模與結構,導致牠們行為受壓抑,並可能出現刻板行為與壓力反應。

👉安全風險:狐獴有尖銳的牙齒,尤其在保護幼仔或食物時,可能咬傷人類。

👉生態破壞:以日本沖繩為例,他們曾引入近緣物種——小印度獴,為控制其對原生物種的掠食影響,耗費近25年及巨額經費才將其根除。
📢完整報導:https://e-info.org.tw/node/242060
等等,這三大問題完全就是在說遊蕩貓狗不是嗎?
#狐獴 #異寵 #動物福利

狐獴在近年成為越來越多人喜愛的寵物,農業部近期考慮將狐獴納入「灰名單」,有條件開放民眾飼養,動保司今(3日)將針對寵物分類分級管理召開研商會議。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昨天發出新聞稿表.....

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就是 走近動物園 Approaching the zoo 所描述的心情。
06/08/2025

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就是 走近動物園 Approaching the zoo 所描述的心情。

臺灣的動物園不會跟丹麥進行一樣的操作,但這並非因為丹麥的做法是「錯誤」、「違背善良風俗」的,而是塑造動物園、使動物園成立的風土及文化脈絡皆大不相同,從而令臺灣的動物園不具備施展如此「手段」的基礎。
*之所以用丹麥概括而非Aalborg,是因為這顯然並非個案

看到國內外各家媒體聳動的標題,以及新聞底下無限上綱的留言(要嘛是看到寵物兩字就先開砲的,不然就是嘲諷動物園有甚麼談論自然的立場,我其實挺好奇後者對自然的定義是什麼),實在讓人不勝唏噓。

但其實在丹麥,也不乏自顧自將他國「先進」標準奉為圭臬,而對此大肆批評的團體存在。只能說對話很重要,但大多數人或許沒打算對話,而不過是想強迫對方承認自己深信不移的那一套、把全世界都按自己的標準塑造成同一個模樣。

圖文無關

有些事情就是動物才做得來,利用牠們擅長的事情沒有錯,錯的是有沒有善待,比起站在道德制高點的用動物募款然後不知道款項跑到那裡去,我更相信讓動物得以有收入的幫助之下才能有經費給予更好的福利。好生活是爭取來的,不是求來的。
19/07/2025

有些事情就是動物才做得來,利用牠們擅長的事情沒有錯,錯的是有沒有善待,比起站在道德制高點的用動物募款然後不知道款項跑到那裡去,我更相信讓動物得以有收入的幫助之下才能有經費給予更好的福利。好生活是爭取來的,不是求來的。

溫布頓網球場重要「鷹眼」 哈里斯鷹Rufus綠茵場上工作17年
(圖/翻攝自推特@RufusTheHawk)

學會了就是學會了,我們能降低牠發生的頻率,但無法根除。人都這樣了,動物亦是,常常跟飼主這樣說,飼主難掩壓力。😅
04/07/2025

學會了就是學會了,我們能降低牠發生的頻率,但無法根除。人都這樣了,動物亦是,常常跟飼主這樣說,飼主難掩壓力。😅

還記得英國林肯郡野生動物園(Lincolnshire Wildlife Park)那群會講髒話的鸚鵡嗎?牠們終於有了最新進度。

這群有 6 公 2 母組成的「髒話小隊」,以講出非常粗俗的罵人話而爆紅,像是「你這個肥 B(消音)」或直接開嗆「Fxxk off」,從 2020 年爆紅以來就沒安靜過。園方在 2024 年 2 月正式展開「行為矯正計畫」,把這 8 隻鸚鵡,混入另一群 92 隻乖乖牌非洲灰鸚鵡,希望壞習慣能被稀釋。

那時飼養員們開心表示:「好像真的沒聽到他們罵髒話了耶!」就連其中一隻鳥突然改唱起「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也被當作是「回歸正軌」的正面徵兆(雖然當時是 2 月,聽起來有點詭異就是了)。

但最新官方更新打破了這個美夢。

根據 2025 年 2 月動物園官方網站公開說明,這群鸚鵡其實並沒有徹底改過自新,牠們至今仍然會講髒話,只是稍微沒那麼頻繁了而已。園方也坦言,當初想以多數力量來矯正的美意最終失敗收場,不僅沒改善,還讓其他鸚鵡也開始罵人(變成一種語言傳染病)。

動物園執行長史蒂夫(Steve)表示,這些鳥是在疫情期間從私人家庭收容進來的,原以為只是一群普通鸚鵡,沒想到各個開口都讓人震驚。對牠們來說,被人類大笑回應,是最有趣的獎勵。這也解釋了為何牠們至今還在持續爆粗,甚至樂在其中。

園方現在已將這幾隻核心成員重新拆散,分別安置在園區兩個主要鳥舍中,一個位於遊客熟悉的步道區旁,另一個則靠近園區的 Rainforest Diner(雨林餐廳)附近。

現在還有人開始教鸚鵡模仿「放屁聲」。這些鸚鵡時不時會發出「急促到長音不等」的放屁聲,然後自己發出笑聲。

這些區域都開放參觀,遊客依然可以見到這幾位爆紅鸚鵡,但可能得碰碰運氣,才會聽到牠們開嗆。園方無奈表示,即使努力讓牠們冷靜,遊客反而不願放過牠們。

許多來參觀的旅客會主動站在籠前對著牠們罵髒話,只希望牠們「再罵一次給我聽」。每當鸚鵡突然對遊客開噴,現場立刻爆出一陣笑聲,據說笑聲有時會大到全園都聽得到。

🦜 https://anima.com.tw/p35522/

#非洲灰鸚鵡 #髒話鸚鵡 #林肯郡野生動物園

【我想戰的不是GPT,是人】今天看到threads在講用   出  #吉卜力 的圖不流行了,玩  #寵物溝通 很準,看到這個還不來玩一下。於是我給了Nome的照片並問GPT Nome在想什麼並且怎麼讓他更聽話,於是GPT給了我一個不出意外的...
15/04/2025

【我想戰的不是GPT,是人】
今天看到threads在講用 出 #吉卜力 的圖不流行了,玩 #寵物溝通 很準,看到這個還不來玩一下。

於是我給了Nome的照片並問GPT Nome在想什麼並且怎麼讓他更聽話,於是GPT給了我一個不出意外的答案。 #完全與現實相反

我在板上曾經有介紹過Nome了,牠是一隻極度優秀的阿拉斯加雪橇犬,甚至是整團狗隊的領導者(最後一張照片就是Nome帶頭),才『不是獵犬或米克斯』。而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也跟之前的文章講的一樣,大眾的審視方式是“外型“,但在專業的犬隊看的則是”適應力跟能力“,因此在血統書上她是不折不扣最優秀的阿拉斯加雪橇犬之一。

怎麼讓狗狗更聽話這點就一樣玄了,Nome她們平常才不需要鼓勵冷靜的行為,相反的在訓練時是鼓勵他興奮、大叫,最好還用力往前撲跳,對雪橇犬來說這樣才叫聽話,給他們衝啊跑啊的也反而是獎勵。

而提供的照片中她也不是警戒、思考、不完全放鬆,是他剛跑完10K回來想睡覺的時候,平常一到室外就變成瘋狗的她從小一回到室內就變成乖乖的家犬,這也是為什麼一般雪橇犬都會住室外,但Nome可以耍特權住室內。

不管是外型、聽話,甚至怎麼訓練是最好的,完全都跟大家知道的“好的訓練“、”好的狗”背道而馳,跟動物相處的方式那麼多那麼有趣,換個地方又是不同的文化了,怎麼樣對動物是最好的真的 #不是只有一個答案,這世界那麼大那麼有趣,每次聽到更多不同的訓練手法都讓我恨不得立馬去學習一波呢!

#雪橇犬 #哈士奇 #訓練 #西伯利亞 #阿拉斯加 #寵物 #毛小孩 #正向訓練 #傳統訓練 #文化 #芬蘭 #狗

09/04/2025

【坐機車】

關於狗狗侵略性的問題竟然偷懶太久了還拖這麼久才發😅😅

舉例來說,很多飼主的邊境牧羊犬會有追車、撲人、追小孩的行為問題,但這些其實都是可以改善的!

至於能改善到什麼程度,我們可以這樣比喻:如果我們把理想狀態當作100分,假設狗狗本身的天性就有20分,訓練師有經驗因此技巧是80分,等於什麼都不用訓練就能達標。但大部分情況不是這樣,所以我們需要靠訓練師的專業來協助狗狗進步,這部分可能可以帶來20-30分的提升,但這樣還不夠。因此真正關鍵的是飼主的參與,如果飼主也願意改變、配合訓練,可能也能多加20分,再加上狗狗本質的20分,就有60分,已經是及格的生活品質了。

我們也曾遇過非常認真的飼主,努力為狗狗調整生活環境與自己的行為,這樣的成果甚至可以達到80到90分,生活品質非常穩定。

但反過來說,如果飼主只想把問題丟給訓練師、丟給社會去承擔,就算訓練師再努力,狗狗進步很多,回去不加以管理或改變,最後還是打回原形,整體成績還是可能不及格啊~

#比特犬 #傷人 #寵物 #毛小孩 #狗狗 #安全 #邊境牧羊犬 #新聞 #時事 #跳車

[quote]台灣動物緊急救援小組執行長倪京台指出,「不要跟牠有眼神的對峙,然後盡量放慢動作,慢慢地通過,或如果可以的話繞行通過,如果真的不行的話,就稍微降低、放慢、停止動作。」【相反意見】撇開一般路人有沒有辦法做到上述方式不說,眼神躲避跟...
08/01/2025

[quote]台灣動物緊急救援小組執行長倪京台指出,「不要跟牠有眼神的對峙,然後盡量放慢動作,慢慢地通過,或如果可以的話繞行通過,如果真的不行的話,就稍微降低、放慢、停止動作。」

【相反意見】
撇開一般路人有沒有辦法做到上述方式不說,眼神躲避跟充滿疑慮的肢體語言很容易引起遊蕩犬的追逐慾望欸。而且剛好相反「我們會建議不要降低身型,反而要盡可能放大且誇張的動作跟聲音往野狗的方向衝過去反追反而比較有機會讓牠們逃跑」,但說到底還是不要有任何的遊蕩犬才是最重要的。

屏東九如鄉一名60歲曾姓男子,1/6清晨在思親園公墓旁往堤防邊路跑,突然被3隻遊蕩犬圍攻拖行,全身多處撕裂傷,連私密處也受傷。男子表示,事發地是他常晨跑的路線,曾看過咬人的犬隻繫狗鍊。縣府表示,民眾只要有餵養遊蕩犬、綁繩的行為,就可被認定是飼主,必須負起相關責任,縣府與警局將重回現場訪查。

受傷男子曾先生說道,「3隻都沒綁,第一隻靠過來就從下體咬下去,咬住都一直不放,其他2隻就來撕扯,四肢什麼的,那都咬痕。」

男子遭遊蕩犬攻擊,拖行近20分鐘才有人發現,送醫後滿身黃土,全身多處開放性傷口,男子說攻擊他的犬隻疑似有人飼養,因為當地是他固定晨跑路線,看過其中一隻狗拴上狗鏈。

寶建醫院急診室主任陳建志表示,「生殖器的地方有個傷口,而且生殖器有些外露的情況,這個是比較麻煩危險的。」

屏東縣九如鄉長藍聰信指出,「現在抓了又當地野放,用矯正棍嘛,當地野放,但是野放以後一段期間,矯正棍會斷、會掉。」

附近居民也說,當地遊蕩犬數量不少,常出現追趕人的情況,公所也很頭痛。

當地居民透露,「很多野狗,7、8隻可能跑不掉。」

公所呼籲民眾發現遊蕩犬群聚集趕緊通知,台灣動物緊急救援小組則提醒民眾,有時遊蕩犬有地域性,成群出現時避免視線相對。

台灣動物緊急救援小組執行長倪京台指出,「不要跟牠有眼神的對峙,然後盡量放慢動作,慢慢地通過,或如果可以的話繞行通過,如果真的不行的話,就稍微降低、放慢、停止動作。」

重回現場,的確有遊蕩犬出沒,縣府強調只要有餵養遊蕩犬、綁繩的行為,就可被認定是飼主,若是本身飼養的犬隻傷人,得負起相關責任,縣府將誘捕釐清。

#放養逃避責任
#餵養環境造孽

02/12/2024

艾斯探索營-狗狗行為課程(高雄場)
你的第一堂狗狗行為入門課程❗把握住了概念性的原則,狗狗行為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判讀情緒分數+關鍵訓練5分鐘👈
🐶現場手把手教學,教你快速掌握訓練技巧
🐶『一個』概念,解決狗狗造成的多數問題
🐶歡迎飼主帶著狗狗一起上課,一起實踐學習
❤️口碑優惠價700元❤️
☀️高品質小班講座☀️
與飼主建立有效溝通,名額有限❗報名網址在下方留言區

🐶活動日期:12/14 (六) 14:00~ 16:00
🐶活動地點: 高雄市教育講師職業工會 (高雄市苓雅區光華一路12號12樓之2)
#艾斯探索營 #烏托邦動物訓練中心 #狗狗行為課程 #自然 #世界 #動物 #親子 #探索體驗 #公司團體 #全台跑透透
#營隊 #活動 #營隊策劃 #代辦 #動物 #親子活動 #高雄 #台南 #屏東

22/11/2024

【修好】

原本飼主跟我聯繫時我還有些遲疑,請我訓練的寵物不是入門品種,從飼主的描述方式也可以感覺到是個很有飼養經驗的人了,但飼主的需求理論上只要是有點經驗的玩家應該都可以完成,到底是什麼樣的情況讓一位老手需要找我們訓練?

牠是一隻約已經3-4歲的澤巨,是飼主領養回家照顧的,飼主覺得甩尾噴氣爆衝咬人的問題嚴重所以需要訓練,但理論上飼主是個有經驗的玩家應該不需要我的幫忙,更何況硫磺澤巨這種一定是寵物市場才會出現的品系,不會像野生的那麼難馴化,憑飼主的經驗根本輕而易舉才對。
但實際看到動物的狀況後發現理論上3-4歲的體型不應該還這麼小隻,至少該比他的實際體型大上兩倍,關於上手的部分別說觸摸了,連經過身邊都會噴氣甩尾,吃東西也只有真的很餓又沒人的時候才願意偷偷進食,活像隻野生的個體,根本不用想要怎麼制約。
我彷彿可以看見牠舊有的生活空間跟飼養方式,但既然新任飼主是用心的飼主我就應該用心的找到解決的辦法,兩棲爬蟲類往往就算有狀況也不會表現出來,這點反而容易讓飼主忽略了基本需求,所以該給的先給吧!該泡水就泡吧~該曬太陽就曬吧~
因為『 #每天用心的照顧就是在訓練了 』
但我也知道重新給牠原本就需要的東西不會讓牠變好,壞掉了就是壞掉了,我們可以盡量修復,但不會變回原樣,狗狗貓貓也一樣,該做的是在基本需求下排列組合新的照護方式,用給他選擇來靠近人類,用給他泡水放鬆來上手,不是砍掉重練,是繞道走,小小繞路之後,你會發現不知不覺還是度過了最艱辛的那一段。

#寵物 #兩棲爬蟲 #澤巨蜥 #硫磺澤巨 #親人訓練 #特寵 #野生動物 #動物訓練

【市場的長相】其實不只爬蟲市場,撇開狗狗貓貓不說,魚啦鳥啦,甚至潛水、登山、露營,這種只有稍微會跟動物接觸有關的市場也都常常會有讓人看了之後頭上出現問號的情況。我的認知是大眾還是渴望接觸動物或自然的,雖然消費者會直接影響市場的樣子,但只要業...
03/10/2024

【市場的長相】
其實不只爬蟲市場,撇開狗狗貓貓不說,魚啦鳥啦,甚至潛水、登山、露營,這種只有稍微會跟動物接觸有關的市場也都常常會有讓人看了之後頭上出現問號的情況。
我的認知是大眾還是渴望接觸動物或自然的,雖然消費者會直接影響市場的樣子,但只要業者願意還是能引導消費者往健康的方向走,身為從業人員不應該只搶快還要能賣對的東西。

在現在兩爬展覽如此盛行的情況下,近年的展覽產生了與往年不同的商業模式。
水美園、昆蟲博覽會、爬蟲祭和兩爬博覽會,還有各式各樣的寵物展,攤販和顧客都趨近於疲乏的感受。
總結我的觀察,寵物商品(物品)化和層出不窮的品牌是現在較不成熟的寵物市場(節肢動物、兩爬等)共同的發展方向,但是同時也出現一些較少見的的商業行為。其中「寵物抽獎」是讓我最想提出來討論的。。

在近兩三年的展覽看到最多的情形,是每個攤位都在進行各式各樣的抽獎。抽獎簡言之,將數量較多的普通物種(品系)與少數高單價物種(品系)捆綁在同一個獎池,利用消費者的賭徒心態,打響攤位廣告的同時,也能清除一些繁殖過剩的庫存。
這個現狀是好是壞?並不好評論。我打算綜合三個現象來進行討論:
1.價值與價格
曾經我也是水族店50元小巴西龜的消費者之一,但也是開始飼養後才知道,要照顧好一隻小巴西龜需要購買的整套設備,比他的身價高了十倍都不止。但是以我過去在昆蟲店的經驗,往往決定這隻動物能否獲得良好照顧的關鍵點,與他被定義的價格有正相關。要養好那隻小澤龜所需的耗材、時間成本,遠高於飼養一隻價格四位數大兜蟲的成蟲。而有趣的是,當那隻兜蟲被買回家住在豪宅裡面時,小烏龜可能連基本所需的曬台都沒有。便宜的物種帶來的另一個負面影響,是對於死亡後的態度差異。究竟是考慮與反思還是無條件重新購買,往往與寵物被購買的價格有很大的關聯。
這個案例可以解釋成「低價寵物造成的衝動消費」,與我們希望的「飼養寵物前先做功課」有相抵觸的意味。普遍的衝動消費可能就只是多一個垃圾,但是寵物的衝動消費經常伴隨著一個生命不明不白的逝去。

2.相異性大的物種共同銷售
這是一個今年開始注意到的模式:同一個抽獎池中,有地棲型守宮、樹棲型守宮、游蛇、蚺莽、沙漠型蜥蜴,甚至還有青蛙和蠑螈這些兩棲動物。這裡面任兩個類群的物種,都是完全不同的棲息環境,在飼養上的設置也有很大的差異。這樣的抽獎方式,真的是合適的嗎?
綑綁獎持可能造成許多問題,其中最主要的,每隻動物所需的飼養環境差異性,造成「家裡適不適合飼養」的主要原因。他需要的空間?需要的溫度?需要的食物?如果沒辦法滿足以上的條件,那帶這隻動物回去就跟虐待沒什麼區別。
衍伸的問題,如果會在爬展後觀察社群,會注意到很多人要脫手在展覽中抽到的動物,理由不外乎都是「家人不同意」、「無法繼續飼養」。如果今天那些沒辦法成功脫手的動物,他們的後果也就不得而知了。這種把動物當成一番賞現象,實在不是一個成熟的寵物市場應該展現的狀態。

3.獵奇與稀有性
這兩年的爬行動物市場,出現了許多曾經的稀有物種。在奬池中,也都會出現他們的身影。更多的物種輸入、更多的進口交流基因庫,似乎是讓台灣兩爬寵物市場的更健康的方式。以我個人的理念而言,我希望流通在市場上的動物都擁有穩定飼育繁殖能力(captive breeding),而並非全數都來源自野外採集個體(Wild)。以近年火紅的饅頭蛙(散疣短頭蛙)為例,台灣市場流通的個體基本上都是源自非洲的野生個體。較低廉的進口費用是野生個體的唯一優點。但是作為寵物,更多的寄生蟲、採集外傷、運送脫水等等問題加劇了進口後的死亡率,也增加了飼養的不穩定性。
身為為末端消費者,這並不是喜聞樂見的情形。但是在此同時,那些準備進入飼養箱的動物都在承受這樣的風險。

對此,我希望提出一些想法,針對現在的抽獎模式:
1.低價是順應市場趨勢的動態改變,這並沒法在個人改變。雖然現在已經有許多動物與設備的捆綁銷售,但是我認為還是缺乏視覺化的宣導。如果利用看板製作簡約的飼養攻略,是針對一般大眾作為受眾時很需要的內容。

2.對賣家而言,獎池中以單一物種(EX.不同品系的豹紋守宮、不同品系的玉米蛇、王蛇)進行抽獎是不錯的形式;但是環境相異物種的捆綁銷售我認為對寵物不太負責,畢竟無法確認該客人的經驗認知。而消費者也需要清楚自己的環境與規劃,買下以後才發現不能養也會有對生命不尊重的意味。

3.來源與過程我們有時沒辦法清晰得知,但是我認為在展覽時可以針對動物福利多一點著想。大部分攤販展覽方式會以「是否適合觀賞」為第一參考點,但是實際上動物壓力是巨大的。以今年「爬蟲祭」展覽為例,一攤位展覽的鵪鶉因為距離過近,有許多人拍打玻璃,造成部分個體已經出現拔羽毛等刻板行為;而在鄰近的攤位,他們則為鵪鶉設置了躲避屋,位置也在民眾無法接觸的距離進行展示。雖然展示效果大打折扣,但是動物心理肯定健康許多。

近年來許多經濟動物議題有越來越大的聲量,也是有人察覺動物似乎並非全部都適合以制式的SOP進行照養,甚至會影響單位動物的生產率(動物社會研究會,格子籠母雞)。
以異寵市場而言,我們或許不用像貓狗、鼠兔等市場一樣矯情。但是在動物福利的關注上,是否可以多一點行動?
引用林思民老師之前說過的一句話:「國民對待蛇的態度,可以看見一個國家在動物福利上的成熟度。」,而作為兩棲爬行動物推廣的前線—飼主與賣家們,是否能擔起連結動物福利與動物貿易、野生動物的橋樑?這還需要每個參與者的關注和努力。

14/09/2024

想要應徵的夥伴必須明白動物訓練或動物互動推廣並不只是一個開開心心跟動物玩的工作,多數時間反而是在想辦法跟人溝通,愛動物原本就是基本條件,愛人才更能解決問題或讓別人愛動物。

06/09/2024

【把OO帶入狗狗或小孩都是一樣的】

我們說放手讓OO學習獨立的時候原來有很多家長會解讀成丟著不管,我們說不是只丟著啦還是要適當安撫OO的時候家長又會不小心用“哄”的,但更適合的說法或許是“風淡雲輕”“若無其事”“心無波瀾”的跟OO相處。
坦白說這超難,難的不是這些心訣或是技巧,難的是家長們已經沒有風淡雲輕的空間,難的是家長難受到覺得別人就出張嘴真簡單,站著說話不腰疼。

這時候家長求的其實是一招就能解決問題的絕技(但就是有些事可以有絕技,有些事就是靠耐心)。所以即便再怎麼表達其實OO怎樣照顧就會很乖都沒有用,因為這時講出來的這些是反覆練習、生活養成的成果,能夠講得如此輕鬆那是已經經歷結束能量被OO消耗殆盡後並重新充電之後的豁然開朗。
所以如果是一個有好好理解家長的老師就會知道消化家長負能量並陪家長走過那一段 #遠比炫技重要 但也辛苦。所以如果是一個有困擾的家長,請明白我們不厭其煩一次又一次像在輪迴似的陪你走過那段比較辛苦的過程有多消耗能量。
大家都辛苦了,這不是客套的幹話。

#抒情廢文就不配圖了

Address

Kaohsiung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烏托邦動物訓練 Utopia Animal Training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烏托邦動物訓練 Utopia Animal Training:

Share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