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08/2025
【腎貓安寧照護】——金醫師的問答筆記
許多照顧高齡腎病貓的家屬,都曾有過這樣的時刻——
「牠已經不吃東西幾天了,連灌食也沒有辦法,只能看著牠越來越虛弱。」
「今天只是一直趴在水碗旁,好像很渴,卻又喝不下去。」
此時,其實我們心裡的掙扎,不只是延長生命,
還想著:該怎麼照顧,才能讓貓咪最後時光,可以在家人陪伴下安穩度過?
在臨床上,我常遇到家屬問我兩個問題:
(1)皮下輸液還要繼續打嗎?
(2)腎衰竭末期會不會痛?鎮靜藥該什麼時候給?
我想用這篇文章,從最新的研究與臨床共識,談談「 #安寧照護該如何取捨」。
◾皮下輸液,還要繼續打嗎?
在腎衰竭晚期,貓咪腎臟已無法維持水分與電解質平衡,
脫水與口渴幾乎一定會發生。
你會看到牠不斷靠近水碗、舔水,卻喝不了多少——
那是因為體內的水分流失速度,遠大於飲水補充。
研究與臨床經驗都顯示,皮下輸液能:
- 補充水分,改善脫水與口渴症狀。
- 稀釋尿毒素,減輕腎臟負擔,促進毒素代謝。
- 調整電解質、酸鹼度。
- 間接改善食慾與精神。
但關鍵是:
在安寧階段,治療目的必須轉換成「減輕不適」,而非「延長壽命」。
如果輸液會讓牠表現出極度排斥、掙扎、精神壓力大,
或打完之後明顯不舒服(氣喘、水腫、呼吸困難),
那時候,依照醫師與照顧者的評估,停下來是可以的。
我自己會這麼做:
(1) 如果腎臟末期的貓咪,因為脫水而有渴望舔水的動作時(還有一點喝水能力),可以用柔軟的濕紙巾擦拭下巴、口腔,減少黏膜乾澀感。
(2) 皮下輸液的施打頻率與劑量,以「症狀舒緩」為優先考量,而不是為了「檢驗數據」而勉強治療。
◾末期腎衰竭,會痛嗎?
腎衰竭主要帶來的不是「痛」,
而是全身性的不舒服:
極度虛弱、食慾消失、頭暈、脫水、噁心,甚至意識混亂。
一般來說:
- 「腎臟器官本身」不會引發劇烈疼痛
- 但「尿毒素」累積,會導致黏膜潰瘍、腸胃不適、神經系統(全身無力、癲癇、肌肉顫抖),甚至昏迷
- 個體的差異很大,有些貓會焦躁、呻吟、對外界反應減弱
◾止痛藥,該什麼時候給?
止痛藥的使用時機,主要針對黏膜或潰瘍引發疼痛、噁心、抽搐等症狀。
當貓咪出現以下情況:
- 持續呻吟
- 明顯不舒服
就可以依照獸醫師處方,適量給予。
◾鎮靜藥,又該什麼時候給?
這是很多家屬最猶豫的地方。
的確,鎮靜藥會讓貓咪的反應變少、甚至沉睡,
讓人擔心「是不是太早結束了牠的意識」。
舒緩神經用藥(如鎮靜劑/抗癲癇)的使用,以下是我的看法。
首先,要注意「腎貓有無癲癇病史」——若有,記得依照醫師指示「預防」給藥。
其次,我建議在出現貓咪以下情況時考慮用藥:
- 反覆抽搐
- 過度焦躁
- 失禁或不安
這裡的治療目標,是為了「減低過度神經興奮與痛苦」。
我自己會這麼做:
(1) 鎮靜藥會讓貓的行為反應降低,部分會變得安靜、對外界無反應(甚至沉睡)。但我們如果明白,我們的目的是避免進入終末期劇烈不適的時期,這就是一種「有意義的舒眠」,投藥就不至於讓我們進退兩難。
(2) 臨床上,多數獸醫傾向於評估症狀嚴重度再給藥,認為過早給予過度鎮靜,可能剝奪了貓咪與家屬告別的寶貴時光。但從我個人的經驗來看,適度地提早開始給予「低劑量」藥物,反而貓咪與家屬的生活品質都能大幅改善。
___________________
◾貓咪腎衰竭的安寧治療,「給」與「不給」都有意義
我總是說:安寧照護,不是治療「超出標準值的數據」,
而是治療「貓咪與家屬共度的時間」。
陪伴貓咪走過最後一程,
不必「過度治療」,但也不建議「沒有醫療」,什麼都不做。
常常與你的獸醫師溝通治療的理念與目前的作法——
「舒緩」你不確定的感覺,「安寧」你與貓咪的關係,
只要有可信賴的獸醫師一起做決定,都會篤定許多。
我想,
如果我們治療的是「數據」——
很多當下的困難與感受,都會被忽略。
但是當我們治療的是「過程」——
每一個有關讓貓咪「穩定、舒適、減少痛苦」的選擇,都是愛。
#高齡貓照護 #貓咪安寧照護 #貓腎病末期
#犬貓慢治療 #金信權獸醫師